「肾虚」有四种,你属哪一种?

分享:

《黄帝内经》说:「圣人不治已病,治未病」,意思即是在尚未患病之前,就要未雨绸缪,调理好身体,防患于未然,这也是中医的「防治」理念。

在中医的角度,肾是阴阳根本,生命之源,所以肾是人体最重要的其中一个器官,被称为「先天之本」。所谓「防重于治」,因此强肾补肾,保持肾的健康,就是最好防患于未然的方法。 

肾虚四大派,你是哪一派?

肾内有肾阴、肾阳。肾阴指人体的阴液的根源,用作滋养及濡润人体各脏腑。肾阳则是人体阳气的根本,帮助推动及温煦人体各脏腑的功能。肾阴及肾阳在人体内互相依存,互相协调,而一旦肾阴及肾阳失去平衡,就会出现各种肾虚的症状。

阳虚派

中医认为「阳虚生外寒」,导致肾阳虚的原因在于火弱,肾阳不足会引发身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进而发生病变。

肾阳虚的人多表现为怕冷,其主要症状有:腰膝酸软、手脚冰凉、尿频、面色无光泽、头晕目眩、精神萎靡等。

阴虚派

中医理论上有「阴虚生内热」的说法,而肾阴虚是肾精不足,肾阴亏虚产生火旺,人体各个脏腑都需要肾阴的滋养方可正常运行。 


肾阴虚人士容易出现五心烦热(即两手心、两脚心以及胸口觉得烦热),其症状多表现为:口干咽燥、盗汗、舌质红,两腿无力、眩晕耳鸣、失眠多梦。男子则阳强易举或阳痿;妇女则经少经闭、形体消瘦、潮热盗汗、少年白发等。

气虚派

肾气虚是肾气不足的表现,常由先天气血不足,或年龄渐长而肾气渐虚、或久病劳损伤及肾气而引起,而肾气虚久了,有可能发展成肾阳虚。 


肾气虚人士多表现为:腰痛、神疲乏力、面色淡白、耳鸣、牙齿松动、小便频繁而清、遗尿、男子滑精、女子带下清稀量多、月经淋漓不尽或胎动不安、久病咳喘等。

精虚派

肾藏精,主生长、发育及生殖。精血可以互相资生,肾精亏则血不足,精血亏虚则也可导致肾阴虚,肾阴虚则可引起阳亢,引起火旺,出现一派虚热证。

肾精虚表现为男子精少不育、女子经闭不孕、头昏眼花、精神疲倦、齿摇发落、遗精滑泄等,这是肾气不足的外在表现。肾精不足证的病机演变过程中,常因肾精亏虚而致气血两虚之证,所以要补益肾精,仍需益气补血。 

引致肾虚肾亏的原因也不尽相同,四种类型有时也会互相兼夹,要找到自己所属的肾虚症状,再对症下药,才可防患于未然!而在日常生活中,一定要注意对未病先防的重视,因为病已成而始治疗,犹如待口渴而始挖井,为时已晚。

(以上知识只供参考,若有疑问请向中医师查询)

(图片来源:互联网)

分享:
关闭菜单